数字时代的博物馆设计丨博物馆100计划创始人、河南田野文化董事长朱沉浮副教授做客艺术设计学院

——“博物馆100”计划设计师进校园系列讲座

2021年3月24日下午午2:30,在河南工程学院数字影院,河南田野文化集团副董事长、博物馆100计划的创始人、博物馆100计划联合设计院院长、高级工艺美术师、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博物馆高研班负责人、国家艺术基金新型城镇化专项人才、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硕士在职导师朱沉浮副教授,举办了题为《数字时代的博物馆设计》-“博物馆100计划”设计师进校园系列主题讲座。参加本次讲座的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陈涛、教科办主任秦成、数字媒体设计系主任刘程程、以及相关专业的老师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聆听了讲座。讲座由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设计系骆玫老师主持。

朱沉浮老师从事博物馆设计多年,他发起了一个建一百座孩子喜欢的博物馆的博物馆100计划,为了完成这个计划,他足迹遍布欧美、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,旨在寻找博物馆设计的基因密码。多年的游历,让朱老师的博物馆梦想越来越饱满,对博物馆的设计基因、设计理念都理解得更加深刻。在讲座中他鼓励我们当代学子要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,重视对中华文化的挖掘和当地风土人情与文化符号的融入,提升创新意识,把自己的兴趣做成自己的终身职业,并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。

讲座中,朱沉浮老师就“国际博物馆日”、“博物馆之城”、“城市博物馆”、“开封博物馆案例分享”、“满载梦想的博物馆”、“中国的城市转型”等,讲解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功能。中国博物馆是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梦的载体,可以连接过去、现在与未来。但他也指出不要用定势的思维来理解博物馆设计,博物馆设计是一个多学科、多方向的设计载体,他打破了设计专业分科的模式,作为一名设计师,我们要建立大设计的思维模式,不要固定在专业方向的圈子里,故步自封,还沾沾自喜。多元化与创新性,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,无论是美术馆、规划馆、纪念馆、方志馆,还是自然馆科技馆、专题馆、廉政馆、革命馆、校史馆等,身边的博物馆不仅是每个城市的特色与名片,更重要的是每个人身边实实在在的文化的积淀与留存,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根本体现。所以,博物馆是培养一个民族的未来,是提升人文素养,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当然的重要场所。

朱老师从个人经历出发,通过实际案例,海陆空军事博物馆、北京大兴机场等讲解了博物馆的设计理念、现代博物馆的设计理念、新媒体的具体应用等,与师生共同探讨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应该具有的能力和视野。

面对众多未来的设计师,朱沉浮老师说,主席在“四个自信”的重要论述中提到的文化自信,就涵盖博物馆。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,是连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桥梁。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。朱老师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社会项目,为适应市场,了解自己,也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。他强调学生在于熏陶,要从实际项目,团队合作等为出发点,发现自己的兴趣点,形成融入设计,热爱专业的学院氛围,并通过大数据,新媒体等技术,在学科之间形成嫁接关系。在把握住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,激发学生的创意点,全面发展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,积极应对各种挑战,发挥当代大学生敢于去拼搏的实践精神。朱沉浮老师饱含激情的讲座感染了很多人。

通过和朱老师就博物馆问题进行探讨,学生要将思维的系统性、团队的合作性、大爱、包容、至善精神三位协调发展,传播优秀文化,树立创新意识,坚定了自我的学科发展定位。

会后朱沉浮与艺术设计学院,数字媒体设计系的多位老师又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流,探讨关于现代技术与博物馆设计的融合设计,以及大设计理念的建立,展望未来的合作前景。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,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认清自己的方向,把握住时机。




(编辑:刘思雨 审核: 李琦)


上一篇: 携笔从戎 致敬无悔青春——我院应征入伍大学生讲述军营故事
下一篇: 我院开展环境卫生消防安全大检查